一大早起来,睡眼朦胧,嘟嘟嘟……手机传来懒洋洋的震动声。
“二叔, 给你打电话没接,我给你打字吧?”
看清打电话的人,我立刻打了回去。
“二叔你知道吗?转了一圈,你才是谷歌广告投放最牛的!”
“什么情况?”
“哎,不说了,他们投的稀碎,来的都是垃圾信息……”
“哦,那你最近还好吗?”
“挺好的,就是压力有点大,现在要养团队。 真的很庆幸,一开始遇到的是你。”
我哽咽地开玩笑道:“所以我的委屈和泪水都是同行帮我擦干的?!”
“确实是,哈哈”
“所以也不是页面太短,内容太少的问题了?”
“不是……”
“那你知道什么时候找我吧!”
“知道的……”
老朋友的默契无需多言,一句招呼,立马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一个木有感情的询盘机器
因为常年的广告投放和数据分析工作,二叔分析问题越来越快,快的像火花带闪电,和别人交流也是一样。
活脱脱的变成了我的slogan:一个木有感情的询盘机器!
有一天,妹问我:当年姐是怎么看上你的,你这么闷!?
一下子,把我问住了。
是啊,我什么时候这么闷的?
我问自己还记得那个“幽默风趣,激情四射”的另一个二叔吗?
说干就干,今年换个活法吧!
专为大场面而生
3月份的时候接到商会的邀约,让我去参加一个线下分享,人数大概200人左右,三个小时上下。
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极了!
距离上一次公众演讲,已经是10几年前,在大学包揽所有演讲冠军的时候了。
“来吧,让听我分享的人再来多一些吧!”
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是充裕的,不过准备PPT还是挺难的。
如何让这200来号人都有收获呢?他们的水平可是参差不齐的!
反复拉扯,纠结和预演,直到分享的前一天我都还在修改。
去的路上,主办方发来消息:“来的人比预料的多,我们要用大场了!”
哟,居然有点紧张了。“没事,常规操作!”
最终,分享非常成功,从大家的反馈来看,不管是零基础的还是有基础的都有所收获,很多朋友都写了长长的观后感。
我一点也没怯场,“仿佛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分享我没有像大学的8分钟演讲那样全场加入各种“包袱和笑料”,就只是一场纯粹而略显严肃的知识干货分享。
因为三小时的场,我不知道怎么加,而且来的基本都是外贸老板,万一我加了他们不笑呢?
给自己打个80分,二叔真正的表现力还没有爆发出来,期待下一场更精彩!
直播还挺有意思的
因为过去两年一直在忙于解决客户和学员的营销获客问题,鲜有的时间也在不停的给大家开发各种帮助大家营销获客的免费工具。
彻底成为了,“大家背后的男人”。
收获还是挺大的,很多朋友一加上我的微信,第一句话就是:
“二叔,你开发的***工具太好用了!”
“二叔,请收下我的膝盖……”
“二叔,收下这个红包,请你喝杯咖啡!”
“二叔,你这些工具怎么不收费啊?!”
但是,真的太闷了,离大家太远了,我非常担心自己会变成“咸鱼”变成“井底之蛙”。
接下来的规划是,多跟大家见面沟通,减少开发工具。
所以,我重新直播了,直播真有意思!
以前直播的时候,会到处去喊人,各种通知。
生怕人太少了,会尴尬。
但现在心态好了,我把直播当成跟大家交流的窗口,有人来直播间,我就说“欢迎光临”!
人多了,我就介绍一下自己,再让大家点点关注,点点赞!
这一波操作下来,忽然“悟了”!
这不就是和我们做着陆页的思路一样吗?
原来直播间也可以把二叔原创的“转换三元素”运用起来啊!
有意思,很有意思!
所以,如果你的口语比较好,非常建议把国外社媒的直播搞起来!
毕竟直播的形式才是转化率最高的引流模式,因为离用户的距离最近。
要做好内容不需要AIDA模型
线下课学员问:为什么咱们不讲AIDA模型啊?
这也是个经典的老问题了。
“AIDA模型来做内容结构是可以的,但并不是刚需,它只是你表达内容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公式!
真正你需要理解和运用的是咱们在课程中讲到的:转化必要条件以及营销逻辑里包含的几大公式。”
如果要说流行度,那最流行的写作公式可能是:PAS=Problem+Agitation+Solution。
你不一定听过,但你一定见过非常多的视频博主在做这样的内容:
P: 你知道吗?…怎么了!
A: 你如果还不….
S: 我亲自…效果真的绝了,赶紧试试吧!
像这样的内容创作公式还有非常多。
但是话说回来,你会这些公式又能解决什么呢?
你不会以为用这些公式去套你文案,你的客户就一定会跟你发询盘,下单了吧?
一定要挫你最薄弱的点! 🙂
你还记得当年中学里写的作文了吗?
老师都是一样教的,记叙文=人物+时间+地点。
文章修辞手法:排比,夸张,拟人……
文章结构:总分总
在此,非常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已经过了20多年了,我居然还记得一些,一定是当年他教的太好了!
好吧,再具体的我也记不清了,但是大家都应该印象深刻:老师出了一样的题目,同学们写的却各有千秋。
所以,影响你网站转化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并不是你套用了什么格式,而是你的内容本身能否打动你的客户!